一、 用户角度:
1.正面例子:淘宝首页广告
这两天洗发水沐浴露快用完了就去淘宝搜,但是还没有下单。后面再打开淘宝首页的推荐页面就出现了沐浴露广告。既提醒了我,又用优惠信息吸引了我,于是我就点进去并下了单。
好的方面:运用算法计算出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广告,而不是出现一些不相干的广告推荐(如育儿、零食等),既投用户所好,不会引起用户反感而且还提高好感度,体现淘宝“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定制;同时还把广告费充分利用,不浪费资源,把钱花在对的地方。
2.反面例子:
3月7日女生节的时候,高洁丝在微博买了推广,发了条微博且利用“技术”@了许多女性用户。我自己也被@了,当初觉得很奇怪,第一反应以为自己中奖了,后面仔细阅读文章、翻阅了评论才知道它@了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女性。
首先她的广告投放挺精准,在对的时间放给了对的人看,还100%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普通的推广广告和专门@人的广告效果是不同的,但是高洁丝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感。原微博评论2w+基本都是吐槽它们这种行为的。
坏处:在微博直接@人和信息流广告是具有不同的性质。当用户反应过来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同时还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侵犯并产生不满。给人造成必须要看这个广告的感觉,这样反而会引起用户的抵触情绪。
我个人认为用户想要的广告是温和的,不是硬广。同时广告内容应是用户所感兴趣的东西,能够吸引用户,最好是有利益承诺或是其它具有诱惑性的内容;而不是推荐不相干的内容否则会引起用户抵触情绪。
二、 企业角度:
要进行精准化营销,就要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内在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相关。当基于用户需求去推送广告,用户的接受度会增大,用户不但会喜欢甚至会依赖这种智能广告。若仅仅相关,推送的信息并没有触达用户需求也并不是用户感兴趣的,可能就会受到用户无视,甚至是耿耿于怀自己的隐私被窥探。
1. 在推广一项产品之前,要根据产品明确目标受众画像,以便于程序化广告精准投放。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地点、媒体、创意等因素以达到更精准的效果。
2. 在营销过程中,及时跟进营销效果、分析反馈数据(包括市场、顾客、竞争对手等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调整,根据营销效果持续优化策略。
3. 营销结束之后,需要对此次营销的数据和策略进行总结,输出结案报告。(包括指标的完成、达到的效果、不足之处、对下次营销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等)
4. 将企业自身的顾客数据资产进行分类汇总,基于智能化数据分析(如4W1H模型),将其标签化,即用户画像。采集数据时要收集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就是用户相对稳定的信息,如性别、地域、兴趣、消费水平等;动态信息就是用户变化的行为信息,如网页浏览行为、购买行为等。分析数据时,要给用户打上标签和指数,标签代表用户对该内容有兴趣、偏好、需求等,指数代表用户的兴趣程度、需求程度、购买概率等。将以上综合起来,即是用户较全面的画像。在完成用户画像之后,企业就可进行精准营销。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营销:
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营销中,首先需要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偏好,制定个性化推荐。同时要考虑对营销活动内容的设计、用户对创意的理解度、与用户的交互形式等方面。若用户平时喜欢浏览视频,那就以视频的形式对用户进行营销。此外还要利用“二八原理”,抓住关键用户群,重视对老用户的重新召回。
在打广告时,若用户对此不感兴趣选择关闭,依然反复出现在用户视野则会引起用户反感,对品牌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向用户进行营销时,不要直接向用户展示他们的个人信息或者像上述所说的高洁丝的营销那样。给用户留下“你的隐私、你的资料掌握在我们手中”印象,这会让用户感受到极度冒犯和抵触。像名字、出生年月日等信息是比较敏感的,比如微信经常给我推这样的广告“我们正在寻找98年生,属虎的女生,半价拍一组写真照”。第一反应是:这么巧!我就是98年生的,想去参加!等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是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了,有点生气,之后我看到此类广告都直接忽略。有些根据LBS的营销,需要得到用户的允许获取地理信息才能向用户进行相应的营销,否则也会让用户觉得隐私被侵犯。
在用户对营销内容产生行为这一过程中,从看到广告、点击广告、访问/浏览到跳出、转化(注册、下载、购买)这一过程十分关键。用户看到的广告和点击访问后的落地页两者内容要保持一致,以便用户能够在页面看到预期甚至是高于预期的内容。同时转化入口要显眼,流程要简便、流畅,不能让用户感觉麻烦、浪费时间。在后期分析数据时,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来对此优化转化效果(如减少信息填写步骤)。
最后要把用户视为长期资产,把和用户的关系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维系,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努力让受众转化成为活跃用户、忠实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