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因的概念与分类
数字化营销中的归因(Attribution)是指一个转化(或一个购买行为)是由哪个营销推广带来的结果。受到技术障碍和个人隐私保护等现实条件限制,全面归因和线上全域归因目前无法实现,仅能进行线上局部归因。
线上局部归因是指通过追踪个人在网络线上的部分行为数据,从而反映营销推广对他可能施加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单触点归因
单触点归因是指只聚焦在某个具体触点上的引流情况和用户行为,推断这个触点上发生的转化是受了哪些引流推广的影响。实现方式为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工具,在触点上添加监测脚本代码或者SDK即可完成。
2.多触点归因
多触点归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单ID归因
单ID归因是指以用户的ID为主键,形成多个触点上的归因,但前提条件是ID必须相同且触点都属于同一方(如相同的平台)。
(2)多ID归因
多ID归因是在单ID归因的基础上进行跨平台的ID打通,才能进行归因,ID打通的工作主要由DMP或CDP完成。
二、归因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营销上可用的获客渠道越来越多,但数据所记录的转化流量来源渠道是在这个转化发生时用户当前所在的渠道,而覆盖掉之前的流量来源渠道,而之前的流量来源渠道可能对于促进转化有帮助。
对此归因分析的重点在于分辨一个流量渠道是否能够帮助其他渠道发生转化,本质是挖掘流量渠道在助攻上有多大的价值,例如在谷歌分析中,可以通过辅助转化次数、辅助转化价值、辅助互动转化次数/最终点击或直接转化次数来观测。
三、归因的方式
1.曝光归因
如果规则认为在消费者完成转化前历经的所有广告,无论只是展示还是点击,都算作对转化有贡献,则这种归因方式为曝光归因。支持曝光归因的工具主要为广告监播和效果分析工具。但该方式也存在问题,曝光归因记录了各种渠道对转化贡献的可能性,但可能其中大部分渠道对消费者没有产生影响。
2.点击归因
如果规则认为在消费者完成转化前历经的所有广告,必须被点击或打开页面才算作对转化有贡献,则这种归因方式为点击归因。支持点击归因的工具主要为网站用户行为分析工具。点击归因也忽略了本该存在的真实归因,即消费者受到广告影响可能不会立即点击,但不一定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影响。
四、归因的时效性
流量渠道涉及对转化的贡献可能跨越数天或数周,因此归因必须限定一个时间,无限回溯不符合常理,具体回溯多长时间往往由工具决定其上限。
初创品牌的推广更多是积累品牌认知,较难立即获得转化,对此设置更长的回溯期是有价值的;而进入成熟期的电商,投放基本以效果为导向,回溯期相对较短。对于回溯期的设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定。
四、归因模型
由于流量渠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不总是能把转化的全部功劳归于最后一次发生互动的流量渠道上,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业务场景和环境进行归因。
(1)首次互动归因模型
l 含义:把营销功能全部分配给第一次为平台带来访客的流量渠道
l 问题:过分强调促进转化的最初的流量渠道;受到回溯期限制(将功劳划分给回溯期内首次互动的触点,但可能并非真正首次互动的触点)
l 应用:适用于新品牌/新产品的推广
(2)线索转化互动归因模型
l 含义:若转化中有销售线索,则回溯带来销售线索的流量渠道,并将转化功能归功于该流量渠道
l 问题:不适用于周期长的转化过程中
l 应用:只用在获取线索的业态上
(3)末位互动归因模型
l 好处:容易测量,不易出错,不会受到归因回溯期影响
l 问题:抹掉之前所有流量渠道的功劳
(4)末位非直接流量互动归因模型
l 含义:在末次互动归因的基础上排队了直接流量(直接流量的真正来源不详),若末次交互为直接流量,则忽略它并把功劳归于直接流量之前的流量
l 问题:简单把直接流量的功劳归于其他流量渠道
(5)线性归因模型
l 含义:将功劳划平均分给各个不同阶段的流量渠道
l 好处:看似公平,容易计算
l 问题:无法正确衡量各个流量渠道的不同影响
(6)时间衰减归因模型
l 含义:把功劳划分给最接近转化的触点(前提假设:触点越接近转化,对转化的影响力越大)
l 问题:不给位于前端的流量渠道比较公平的功劳分配
(7)U型归因模型(基于位置的归因模型)
l 含义:强调两个关键触点的重要性——第一次把新用户带来的首次互动流量渠道&最后的转化流量渠道
l 问题:过于机械,中间流量渠道或许有更大贡献
(8)W型归因模型
l 含义:在转化之前必须获取销售线索,即多个U型归因模型的组合,共有首次互动、销售线索产生和销售机会产生3个关键触点
(9)全路径Z型归因模型
l 含义:在W型归因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另一关键触点(用户转化,即最后互动的渠道)的影响,形成首次互动、销售线索产生、销售机会产生、用户转化4个关键触点
l 应用:适用于已有销售机会服务的营销组织,需保证部门信息同步沟通
(10)自定义归因模型
l 含义:创建自定义模型,创建或修改归因模型,自行设置自定义的功劳分配规则
(11)智能归因模型
l 含义:人工智能依靠对不同流量渠道产生的每个流量在触点上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这个流量是否对商品感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由此反推这个流量所在的流量渠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