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洋洋洒洒的本事,我只想说说我理解的程序化广告。在我看来,程序化广告就是“投其所好”的代名词。它很好的运用了“5w”,
即(1)Why——为什么投放这个广告?(就是让我的目标受众看见,并且心动,最终消费);
(2)What——投放广告的内容?(目标受众喜欢的,有消费欲望的);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目标受众经常“逛”的地方,目标受众眼睛经常停留的地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目标受众有时间并且喜欢看我广告的时间);
(5)Who——我的目标受众
关于程序化广告背后的原理,我找了程序化广告的释义,它是这样的:程序化广告(Programmatic Advertising)是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广告交易和管理。作为一个小白,我斗胆认为这里的技术手段就是——充分发挥流量的价值,即利用流量来寻找(我的目标受众)—监测(我目标受众喜欢什么)—计算(我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来投放我的广告),最终为我的目标受众投去他所喜欢的,并且促使他消费。在流量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来完成我精准的投放。
我的每天就像是被程序化广告包围的一天,应该说我们每个人,每个消费者都是被程序化广告包围的一天。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个辣条重度患者,无辣不欢,而辣条界,我最喜欢的就是良品铺子。所以会时常逛逛铺子,于是一有活动,良品铺子便会以短信的形式提醒我,让我不要忘了还有我的最爱。
看见这种消息后,我就会有所顿悟“哦?铺子最近是有什么活动嘛?那我得上去看看”于是程序化广告的一步已经成功了,它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愿意为它花费我的流量。逛了铺子后,提交了辣条的订单,我还在犹豫,没有付钱,于是这个时候,铺子又来短信了。

你本身就在犹豫,又来了这样“温馨”的提示——“大福利”、“不可错过”,一想也是,吃货应该当机立断,于是买了它,付款——等待我心爱的辣条到我的怀里。不得不说,这个程序化广告相当精准且成功,它成功用短信通知了它的消费者,并且成功为月销量做了贡献,同时使“客户”感受到了温暖,觉得自己没有被自己的最爱所遗忘。
再说,如果我上携程看了机票,而没有买,那么,携程也会给我送来温馨的提示:
还有当当网也会时不时发送“温馨的”提示短信。
都有过程序化广告生活的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广告就是精准投放,并且短小、简洁有力,往往几个字就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所在,于此同时它的目的也不言而喻,在满足受众的同时悄然达到。
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主可以程序化采购媒体资源,并利用算法和技术自动实现精准的目标受众定向,只把广告投放给对的人。这样一来,广告主就可以在采购的媒体资源上猛砸钱,而不是乱投媒体。怎么说,这样有利有弊,我们可以认为程序化广告可以为广告主省钱省时省力,于此同时,我私自又认为,既然程序化广告是精准投放,那么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发现、开发新用户的,这样看来,广告主维护“老客户”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媒体来说,我认为媒体应该准确明了的呈现给广告主自己的优势,告诉目标广告主:我就是适合你的媒体,你往我这儿投就可以了。而这个,我认为媒体应该打响自己的品牌,程序化售卖跨媒体、跨终端的媒体资源,并利用技术实现广告流量的分级,进行差异化定价。
对于用户来说,我作为用户,最有体验,除了感受到方便,省时省力,感到自己没有被“最爱”遗忘,有温馨感外,其实内心还有恐惧感,或许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在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恐惧感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度透明开放的时代,当我的“最爱”给予我温馨的同时,我又觉得自己的信息被暴露了,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