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身边的“基于个人数据进行广告推荐”的现象
1.特殊节日、时期推荐的相关广告:如五一期间,微信朋友圈广告多为旅游、酒店、交通工具类的广告。
2.根据人口统计标签推荐的广告:如前段时间游戏《以闪亮之名》开服宣发的时候,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接收到了相关广告推送,大致的目标标签应该是“女性”“年龄10岁~30岁”,且“有过游戏经验”优先。
3.根据个人浏览记录、电商购买记录推荐的广告:由于个人皮肤问题比较大,经常搜索相关的资料,所以B站推荐的纯广告视频、微博等多数APP的开屏广告多为化妆品、护肤品广告;由于个人浏览美食视频比较多,在淘宝购买食品较多,所以部分视频附带广告、小程序广告及部分APP开屏广告为食品广告。
4.根据地理位置(LBS)推荐的广告:去到一个景点后,会收到与此地相关的店铺推荐,例如去体育西,小红书收到体育西某家狗咖的推荐。
5.根据周围人的浏览记录推荐的广告:当舍友在电商平台搜索了某个食品,我打开电商平台或其他APP就会收到该食品的广告,猜测可能是监听功能或者是同一IP所致?






二、电商行业的组成
电商行业包括:商家——电商平台——消费者,商家进驻电商平台,自主或委托代理商通过媒体广告平台投放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
(一)商家
1.商家可分为白牌商家与品牌商家,白牌商家适合在拼多多、微信小程序此类门槛较低的平台进行自营,品牌商家的电商平台选择更多,多数耳熟能详的品牌还建有自己的自营网站,如小米、苹果等,在咨询、购买、售后一系列电商服务上都有较完整的流程。还有一些品牌特卖类电商平台,以品牌为噱头,早期的折800、卷皮网,还有唯品会都算是垂直特卖平台,目前此类平台已缺乏生机,而唯品会借助一系列策略的调整,再次成为特卖赛道上的领先者。
2.根据商家(供应方)经营产品类型的不同,电商平台又衍生出多种垂直类型的电商平台,如生鲜电商、母婴电商、宠物电商、跨境电商等。
(1)近年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行业强势爆发,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疫情下的生鲜电商供不应求,其中京东到家日活用户规模突破100万,盒马、叮咚买菜双双突破40万,且新用户持续增长。生鲜电商采用前置仓模式,即设置靠近消费者的小型仓储单位,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淘菜菜都是比较热门的平台。
(2)母婴电商产业享受到了“二胎”红利,据数据研究机构BigData-Research(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研究报告》称,2019年中国移动母婴平台用户规模达2亿,较2018年增长近30%。母婴电商以线上自营母婴产品为核心,涉及渠道下沉、跨境电商(如:贝贝、蜜芽等)、闲置交易(如:花粉儿)及母婴社区(如:宝宝树)4大产业模式。
(3)据宠物行业白皮书联合SaaS服务商有赞发布的《社交电商宠物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宠物(犬猫)消费规模达到2024亿元,环比增长18.5%,其中,53.2%的消费发生在线上(1077亿)。因此,宠物电商拥有千亿的市场规模,以e宠商城与波奇宠物为代表的垂直类宠物电商平台蓬勃发展,全面布局UGC与PGC内容导购模块。
(4)据《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占比达到78.9%,进口比例21.1%。出口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有shopee、Akulaku、Lazada等,该类型电商的运营模式可以参考国内主流电商的操盘思路(店群或精细化运营),同时结合所在站点的用户习惯;进口领域主要集中在头部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网易考拉等。
(二)“商家——消费者”模式
根据“商家——消费者”的不同,电商平台可划分为多种电商运营模式,包括B2G、G2B、ABC、P2P等,其中最常见的四种就是我们常说的O2O、C2C、B2B、B2C。O2O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将Online线上网店平台和Offine线下实体相结合,如苏宁易购、保险直购等。C2C是个人对个人,如淘宝、咸鱼;B2C是商家对个人,如当当、京东;B2B是企业间的营销,如阿里巴巴。
(三)平台
电商可分为传统电商与新兴电商,传统电商即目前正行使“零售+物流+金融”的全业务流程闭环或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大型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
新兴电商主要指社交电商与小程序电商。社交电商又分为社交内容电商、社交分享电商、社交零售电商、社交电商服务商,它以消费者人际关系为着力点,基于人与人的分享裂变产生聚合效益,反向降低平台获客成本与服务成本。
小程序电商基于小程序生态推出了多样的电商模式,如“腾讯智慧零售”小程序,作为去中心化流量分发平台+私域流量导流平台,还同时具备基于LBS的产品能力。
三、我身边的电商广告及背后逻辑
(一)闭环型与引流型
依托优质内容引导价值观型消费决策的广告,按照平台商品是否自营可以分为2类:闭环型与引流型。前者通过内容运营在自营平台上实现引流、变现、服务、留存全闭环,以自己的媒体广告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抖音、快手等为该类型的代表。后者通过内容运营引流、留存并导向第三方(平台或商家)实现变现,例如开屏广告,还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就要利用巨量引擎、磁力引擎等广告平台来投放广告引流。
(二)拼购型与分享型
平台依托社交关系链促进用户裂变和商品传播,由此衍生两种广告类型:拼购型与分享型。前者通过拼购低价吸引社交关系链上对价格敏感度高的潜在消费者,进而实现消费变现,以拼多多为代表。后者通过情感分享、利益激励吸引社交关系链上对分享者信任的潜在消费者,实现消费变现,直播带货就是代表之一。
(三)社交型广告
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属性进行智能推送的原生广告,或是以社交关系为纽带运营的广告。前者以社交平台作为媒介,利用消费者对社交平台的依赖性,投放个性化的信息流广告,如微信朋友圈、知乎社区以“社交形式”包装后发布的广告,一般是根据消费者标签投放的竞价广告。后者多以社群为依托,以待定物理空间(社区)为边界,聚集规模订单,完成团购。

(四)视频广告
此处的视频广告并非视频形式存在的广告,而是在视频平台发布的广告,包括长视频和短视频。长视频中的广告存在已久,多为视频开始前的广告与暂停视频的静态广告,视频播放中途也可能会出现广告,也就造就了长视频的两种广告变现方式IAA与IAAP,视频播放可能还会出现弹窗广告,例如芒果tv节目中出现的明星同款广告,吸引观众在自家的电商平台上购买。短视频广告分为纯推广视频、植入广告、浮动式广告、链接广告,对应纯推广视频(一般带有跳转第三平台的链接)、围绕推广产品而制作的有内容的视频、出现口播或图片广告的视频、与推广内容无关但带有广告链接的视频,此类视频亦以传播者的粉丝群为目标受众,意图通过传者的个人魅力提高销售。
在快速扩张的消费市场和数位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电商持续引领消费成长。互联网的普及率快速攀升,加上支付系统的进步与创新,包括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促使消费者在电商的购买意愿逐年增加。此外,在2020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也加速消费者在线迁移,改变了现代人们的消费习惯。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是一个由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复杂网络,竞争十分激烈,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和天猫)、拼多多、小红书和京东,这5家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占据优势。我认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新格局是指从过去这些电商平台做销售外,更向横向扩张,从社群媒体,如微信等以及平台直播发展其他营销可能,触及消费者。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智能正在推动所有数位营销策略,电商也不例外。电商广告中包含传统常见的户外广告甚至数位户外广告,这些都已经是非常普及的行销宣传手法了,但我认为目前电商广告大多还是以程序化广告做主要营销手段,配合电商节日促销及精准的定位受众去做营销,程序化广告在电商行业在未来会更多的广泛使用,并通过其即时自动化、定位功能和数据驱动的性能,为电商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个品牌在没有量身定制、适合的策略广告内容,即便能透过正确的定位创造数百万个广告印象,也不会展现其真正的潜力。 程序化广告是即时且自动买卖的线上广告空间,它与各种广告投放公司和广告商建立起广告库存和数据库,同时借助数据管理平台(DMP)支援的受众数据,让DSP和SSP分别允许合适的发布商和广告商在广告交易中链接和交易,正式投放程序化广告,为传统的线上广告提供了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方案。
电商行业的组成按照销售路径可以简单分为商家、消费者、支付平台、电商平台、客服、物流提供方以及广告方等等,随着整个电商行业技术以及程序化广告模式的发展,未来的电商行业还会有更多的角色进入。 而说到电商广告,我认为当下的电商广告更多是基于电商行业的一系列营销举措,包括广告投放、内容营销、直播营销、达人种草等等,这些本质上都是利用不同的渠道和形式为消费者提供给商品或服务信息,并最终促成交易。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商广告有平台开屏广告,信息流原生广告,搜索推荐,平台贴片广告等,这些都是通过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内的浏览和交易行为进行定向,再结合个性推荐实现广告投放;在内容营销方面,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那些达人种草植入,带货直播等等,这些通常则是由广告人员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定位,可以是行为定位或是兴趣定位,再结合特征找到特定达人购买植入位完成投放。也正是因为当下的电商广告都是基于消费者的个人标签进行定向,在展示场景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大众难以区分自然内容和广告内容,广告效果也能够更加优秀。
从淘宝的诞生开始,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并且不断拓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进步,迎来了不断蓬勃发展的生机。电商行业也在这种发展中生出了许多品类: ① B2C电商(Business-to-Consumer):这是最常见和广泛普及的电商模式,指的是企业直接向个人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其特点包括广泛的商品选择、线上支付、便捷的购物体验和物流配送。 ② C2C电商(Consumer-to-Consumer):这种模式允许个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主要的特点是平台提供一个交易场所,个人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并通过线上支付和物流配送来完成交易。著名的C2C电商平台包括淘宝和eBay。 ③ B2B电商(Business-to-Business):这种模式是指企业之间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交易。B2B电商通常促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采购、销售和交付产品。常见的B2B电商平台包括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商业市场。 ④ O2O电商(Online-to-Offline):这种模式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元素,旨在将线上的优势与线下的实体商店相结合。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浏览和购买产品,并选择在实体店取货或体验服务。O2O电商的特点是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推广线下消费等。例如,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平台提供线上预订和线下服务的整合。 ⑤ 社交电商:这种模式结合了社交媒体和电商,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推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社交电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用户互动和社交分享,通过社交关系链和口碑传播来扩大销售网络。著名的社交电商平台包括微信、微博和抖音等。 而随着近几年社交电商的发展,特别是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以小红书和抖音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不断拓展商业化版图,在我不断探索商业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我也能够看到社交电商在不断蚕食传统电商的人群,特别是年轻群体越来越被种草和KOC所影响。而以小红书为例,我认为社交电商当下有以下特点: ① 社交共享:社交电商依赖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链和口碑传播。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评论和评价,向朋友推荐购买。这样的社交共享可以加强产品的曝光度和信任度,对于增加销售具有积极影响。 ② 用户参与度高:社交电商提供了互动性强的购物体验。用户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浏览和评论商品,参与抽奖活动、秒杀和团购等。这种高度参与度激发了用户的购买兴趣,增加了用户与品牌和产品的互动。 ③ 社交媒体整合:社交电商通常与社交媒体平台紧密结合,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用户基础和用户关系网络。通过与社交媒体的整合,社交电商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的用户资源、用户行为数据和广告投放能力,实现精准推广和用户定向营销。 ④ 短视频和直播推广:短视频和直播成为社交电商的重要推广手段。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展示产品特点、使用方法和用户体验,可以更直观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增加购买决策的激发。直播销售模式还可以实时回答用户的问题,提供购物建议,增强用户信任感。 品牌裂变和社交电商KOL:社交电商为小型品牌和创业者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通过社交电商平台,品牌可以与影响力较大的社交媒体主和达人合作,利用他们的粉丝基础和社交影响力,扩大品牌的曝光并引导销售。这种品牌裂变和社交电商KOL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