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与所见
在课程中,老师给出了大数据(Big Data)的定义:“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时代,企业可通过数据分析,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身份、兴趣爱好、地理位置、购物数据等,通过大量的用户标签为消费者画像,第一时间掌握消费者信息,挖掘其潜在需求,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比如,我们每个购物APP,如淘宝、京东等,都会根据我们的搜索、浏览信息等,有针对性的为我们推荐产品,实现个性化推送,也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
而随着的不断推进,程序化广告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改变了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
课程中提到:程序化广告是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广告交易和管理。广告主可以程序化采购媒体资源,并利用算法和技术自动实现精准的目标受众定向,只把广告投放给对的人。媒体则可以程序化售卖跨媒体跨终端的媒体资源,并利用技术实现广告流量的分级,进行差异化定价。
在这里,我想举出媒体售卖跨媒体资源和差异化定价的两个例子。
有一天我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关于麦当劳迷你甜筒的动态。
我觉得很有趣,便分享给了朋友。
随后,我打开微博,便看到了如下的话题推荐。
从以上的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今各平台对于消费者的获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浏览、搜索记录等,而是来源于在我们互联网上的每一处举动,包括以图片方式发送的信息等,并且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享。
我个人也开始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营销的不仅仅是特定的产品、服务,而是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入手,你的兴趣、爱好、关注等等,都可能是营销的切入点,这也是社交平台与内容平台建立的初衷与盈利的本质方式。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这种跨平台的精准推送是通过识别用户设备ID以及用户画像来实现的。A平台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偏好等为用户打上特定的“标签”,而当用户使用B平台时,可通过设备ID调取出相应的用户“标签”,从而实现对于用户的精准识别,以及跨平台的精准推送。
至于“差异化定价”,我想到几个月之前曾看过一篇关于“美团外卖杀熟会员”的文章,文章中发出质疑:“同一家外卖,同一个配送位置,同一个下单时间节点,在开通会员后,为什么配送费比非会员要高?”
虽然这条文章中的并非广告现象,但我想其背后的推送机制与程序化广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程序化广告中,广告主可以对用户属性进行精准定向,实现“千人千面”的广告传播,而美团的这种定价机制,也是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频率、消费水平等,来进行差异化处理。但我个人认为美团的此种营销策略,会降低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任度。相反,从整体上来看,程序化广告如果能够做到与用户偏好的精准匹配,反而能够提升用户的好感度。
“精准营销”是否“精准”?
广告的关键词为“匹配”,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是否能真正做到与目标客户的匹配呢?在这里,我以朋友圈广告为例。
微信朋友圈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形式,在朋友圈内进行广告精准投放和推广。而对于我一个普通女大学生而言,“完美日记”等美妆广告还算是比较精准,但我也曾收到过“房地产”的广告,场景如下:
我收到了长隆附近的房地产广告。
并把这条广告分享给了朋友。
朋友也向我分享了TA的感受与经历。
TA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很显然,此条广告的投放是基于“地理位置”与“年龄”的用户标签,但却没有在其他层面对用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思考与反思
如何让用户受到愉快的广告“洗礼”是广告主和媒体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1. 构建不断细分与完善的标签体系,构建用户的精准画像
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是做好用户画像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的准确定义,才能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场景、地方,把广告推送给正确的人。但每位用户都从不同维度展现出不同的个性,那么就要求企业构建用户画像时,必须从业务场景出发,以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为目的。比如说,我们的目标到底是“拉新”,还是“留存”。
在课程中老师也提到,我们需要掌握两个“活”,第一是指用户数据标签是“活”的,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要依据用户的不同喜好进行及时调整。第二是指数据标签需要被灵活使用到营销全流程的各个节点中。从在用户产生购买意愿到售后甚至复购的整个流程,推送的内容都需要进行持续的调整。
2. 掌握营销的度,保护用户隐私。
就我个人而言,经常会有种“感觉一直有人在偷窥我的生活”的感受,大数据是企业营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数据基础,而获取这些数据难免需要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在课程中,老师提到:“行业营销需要平衡大数据应用与用户隐私保护中间的度”,这也是程序化广告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我认为,是否接收广告的决定权应该交回给每一位用户。正如苹果推出新政策,禁止内容平台获取用户隐私,或是网上不断推出的“如何关闭朋友圈广告”的攻略推文,抵制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呼声一直存在。当用户们在关闭此项功能,却认为社交平台不再像以前一样丰富多彩时,我想这时候程序化广告就真正实现了最大化的价值。